綜合新聞
12月27日,北京市首宗市屬國有企業利用自有用地建設自住型商品房項目——朝陽區朝陽北路(原星牌建材制品廠)地塊二類居住用地將開標,按照規劃這塊土地上未來將建1888套自住型商品房。
北京市國土資源局認為,該地塊的入市,可引導鼓勵市屬國有企業盤活企業存量土地,進一步增加自住型商品房用地供應。據記者了解,由于此類地塊屬于原本有主人,因此,招標方式有望廣泛使用。
從位置上看,這塊地位于東四環路和東五環路之間,緊鄰地鐵6號線青年路站點,區位的誘人不言自明。不過,這樣的大蛋糕可不是所有房企都能品嘗的,在嚴苛的招標條件限制下,不少房企已經被游戲規則限買了。因此,不出意外還將是該地塊的原有主人金隅股份。
記者看到該地塊招標公告要求競買人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利用自有用地向社會建設提供自住型商品住房項目的北京市屬國有企業或與之組成的聯合體,并取得北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出具的投標資格認定意見的,方可參加本次出讓宗地的投標。法定代表人相同或者控股股東相同的公司不能同時參加同一項目的投標(國家控股公司除外)。
對此,一位央企開發商代表向記者感嘆:“我們已經提前出局了,盡管該地塊位置俱佳且有利可圖?!蓖瑫r,由于限定了市屬國有企業,因此民企也很難有機會參與。某房企內部人士稱,在北京只要是招標的地塊,普通企業很難得手。
那么,招標的方式是否合理呢?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表示,設定一些招拍掛的條件也很正常,影響也是正面的,這樣做加大了土地供應,并且是建自住型商品房。當然,該類地塊的特殊性就在于之前屬于國企自有用地,因此招標的方式可以最大的保護其利益,避免出現掛牌出讓的價高者得。
應該說,此類地塊的確緩解了北京“缺地”的現狀,亞豪機構總監郭毅認為,在北京優質土地資源極度稀缺的大背景下,國有企業的存量土地的價值也正在日益凸顯,原星牌建材制品廠地塊首開先河成功推出,為盤活國有企業存量土地開拓了一條成功的路徑,企業可以快速收獲地價收益,用于日常的投資經營,同時,還成為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增量土地的來源之一,對于保障土地供應計劃的完成以及商品房供應量的增加將起到積極作用。
不過,未來此類地塊的占比尚難定論,畢竟2014年北京市供地計劃并未正式發布。北京中原地產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接下來一定會有同類地塊入市,此前就有國企的自由地政府收儲做保障房,只是現如今變成了自住型商品房。(徐景升 北京報道)
- 上一個:央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 國庫招標補充流動性
- 下一個:合肥招投標監管將有專業執法隊